时至今日,端午节在中国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。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,2006年5月20日,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“端”字有“初始”的意思,因此“端五”就是“初五”。又称:端阳节、重午节、天中节、浴兰节、解粽节、女儿节、端礼节、菖蒲节。
而“端午节”能流传至今,最大的因素却是因了一位受人民敬仰的伟大诗人——屈原。 他的爱国忧民的情怀,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人格与意志,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。
屈原,战国末期楚国人,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。他的《离骚》、《天问》、《九歌》等一部部文学瑰宝在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流光溢彩。在他有限的一生中,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、人民的疾苦为念。历代的文人墨客,到了端午节都要写诗作赋,以表达对屈原的缅怀。
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,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。故称“赛龙舟”。而“吃棕子”,则是荆楚之人,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,以祭祀屈原,担心被鱼吃掉,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,后来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,演变为现在的每逢端午节“吃棕子”的习俗。
“赛龙舟”和“吃粽子”,说明了中国人民对屈原的道德观念和人生理想有着高度认同。因此“端午节”也是中华民族表达对优美诗歌、伟大诗人崇高敬意的一个节日。
在端午节即将来临之际,提前祝愿端午节安康。但愿万水千山粽是情,心如糯米般越粘越紧,情亦如粽叶般越煮越香,快乐犹如那射线般,无限延长。
版权所有: suncitygroup太阳集团(中国)官方网站
Copyright 2018 zhongyeyaoye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鲁ICP备13013327号-2
技术支持:山东大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